您好,欢迎来到上海市静安区社会组织联合会!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信息动态
【公益项目团队】品阅“筑”在我眼中的你

    老建筑是城市的文脉,承载着历史和人文记忆,需要在保护中利用,在利用中保护。让可以阅读的建筑青春永驻,最好的保护应该从了解开始。

   2018年春天,由团市委等主办的“老洋房阅读之旅”开启了一枚厚重而又新颖的文化符号。2019年秋天,项目承办方上海市静安品阅社区文化公益发展中心正式成立,续写“老洋房阅读之旅”新篇章。

在静安区社会组织联合会、南京西路社区社会组织联合会的支持下,该项目获静安区社会组织发展专项资金公益项目团队运营补贴,同时凝聚了更多来自不同行业、不同领域、热爱上海、热爱海派文化的同道者。透过讲述这些记录着时代的变迁、蕴含着地域文化特色、充盈着不同建筑智慧的老洋房故事,何尝不是又一款“四史”学习教育的新探索?项目进入倒计时刻,让我们来回顾精彩瞬间、了解志愿者们的故事吧。

    30场大培训,100场行走

    300位志愿者,10000+行者

    10条行走路线,我们的足迹,遍布整个上海

    初遇老洋房阅读之旅,那时我正在做2019年新一年的个人工作和生活计划, 我内心无比的迷茫和无措。作为一个将近10年的沪漂,大学毕业以后我每天的生活就是两点一线,让我一度质疑沪漂的意义,难道在上海生活的方式就是这样的一种高压力快节奏吗?很幸运的是我遇到了老洋房阅读之旅,所有的一切都拓宽了我对上海的看法,上海不只有快节奏,还有慢生活,建筑适合阅读,街区适合漫步,城市始终有温度,我想这才是上海真正的魅力。

——黄山山

    我从小学、中学到大学,读过的专业以至上班以后的工作单位,都与老洋房戚戚相关。那几个地方现在几乎都成了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如淮海路的孙中山行宫,南昌路的科学会堂,建国路的原法租界中央捕房等。作为生于斯长于斯的老上海人,能够成为老洋房阅读之旅的志愿者,为传承红色记忆和海派文化尽点心力,同时使自己的摄影爱好有用武之地,又能了解不少新的历史掌故,结交一些志同道合的朋友,一举多得,何乐而不为?我为此感到十分值得和有意义。

——胡煜明

  退休后,有幸在朋友推荐下加盟“老洋房阅读之旅”并参加其活动;更有幸报名并被入选加盟第二期志愿者。这对一个退休的知识老人是多么开心的事呵!在岗时,我是主角/教师,都是后勤保障人员为我们服务;现在我愿意做一名不起眼的后勤保障服务人员,做一名为行走者服务的志愿者。我虽累,我愿意,我高兴;因为觉得自己对社会还有用、还没有被淘汰。真切希望“老洋房阅读之旅”志愿者组织能够一直接纳我,直到我走不动了……不要把年龄限定在70岁;不要拒绝一个生于上海热爱上海、却把最好的青春岁月都奉献给了安徽江苏苏州的老人最终的心愿:为我的第一故乡上海再尽一点绵薄之力,无论大小。

——杨建华

  90后上海女儿,时尚、洋气、温柔而细腻。10月份参加了志愿者培训,之后只要有时间,行走中一定能见到她的身影,并向公号多次投稿,文字精美,感情真挚。在自己做志愿者的同时,还带上未婚夫一起来服务。“工作不是唯一,兴趣才是最好的伴侣。”

——带上男友来行走的简爱

  有次在宋园服务,一位母亲带着临时放假的闺女来参加,我把备用导览设备分发给小姑娘,她全程都特别珍惜,忽闪着大眼睛一边认真听一边做着笔记,临走前还特别庄重地在烈士墓碑前深鞠一躬。参加志愿这服务也让我的心灵受到净化,我们传承的是一份守候,一种精神,一份信念。

——汤洁淋

  管老师是一位有爱心、有耐心的幼儿园教师,在一次活动中邂逅老洋房阅读之旅。就像她说的那样“生于斯,长于斯,心中满怀着对海纳百川的上海的热爱和自豪,想把这样的情感传递给更多的人。” 在自己成为导览之时,还带上爱好摄影的妈妈(丁丁老妈),母女俩一起女儿做导览,妈妈做摄影志愿者,共同用语言和照片给大家讲述老洋房背后蕴含的历史,唤醒大家对城市的热爱。

——爱心母女档管佳玮

   穿弄堂,荡马路;看建筑,听故事;拍照片,晒友圈…静思量,扩容积;入志愿,担责任;从此后:行走前,活动后,领任务,实记录,述感悟…因喜爱,重参与,做传播。爱上海,知过往,继续行,不懈怠。

——于继红

  正如志愿者王菲所说,建筑在我的相机里,而我在别人的画面里。在“老洋房阅读之旅”的行走里,有建筑,有历史,有你,有我。未来可期。

 

 

 

上海市静安品阅社区文化公益发展中心

品阅公益致力于传播和传承上海海派文化、老洋房文化、非遗文化,从民间角度,影响更多人关注文化的传承和保护。经营业务包括城市阅读行走、垃圾分类宣教、儿童安全教育与定制公益服务。

愿景:以建筑为载体,传承海派文化,辨析历史经纬,打造一处可以安放的心灵花园。

使命:用人文关怀给予老建筑最好的保护。

口号:建筑可以阅读,街区适合漫步,城市始终有温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