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上海市静安区社会组织联合会!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人才培育
【社会组织之星】情系回归者 成就大事业——记上海洪智城市小区管理服务中心王元洪

                                                             将心比心 产生强烈社会责任感
        1983年,曾是知青的年届30岁的王元洪,在石门一路处设摊做起了水果生意。他在全市率先提出“少一罚十”的诚实经营口号。一时间,他的摊位常常是人们排着队买他的水果。靠诚实的经营之道,靠辛勤的劳动汗水,更主要是靠着党的好政策,王元洪挖得第一桶金。
        逐步富裕起来并在小区已小有名气的王元洪常常挑出好水果,逢年过节送给地区老人、贫困家庭,拿出钱来资助经济困难者,其中不乏刑释解教和戒毒人员。王元洪这样做是出于要回报社会,感恩政府好政策的动机。
       随着时间的推移,王元洪逐渐开始了思考:那些刑释解教等回归社会的人员,没工作,无经济来源,你资助他一点钱,他很快就花光了。随即流露出“横竖横”的状态,这对社会,对社区稳定是极其有害的。“给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从青海返沪的回归人员俞某,一度曾被称为地区一霸。“天不怕、地不怕”,没工作没经济来源,公开扬言准备“干点事,大不了再进去!”王元洪找到他,问他愿不愿意做水果生意。听说对方没本钱,王元洪一脸真诚地告诉他:“没本钱,我替你垫!做赢了归你,亏了算我的!”一席话说得俞某心里热乎乎的。此后,王元洪带着他去批发市场进货,尔后教他如何分类、定价等。不久,俞某的生意渐渐好起来,并从工商部门领取了营业执照,他逢人就讲:“全靠王老板帮我走上了富裕之路呵!当然也是党的好政策使我更上一层楼……”
        类似的故事,还有不少。
      在一次又一次的帮教过程中,面对一个又一个情况各异的刑释解教和戒毒人员:他们有的被亲人遗弃,有家不能归;有的则由于种种原因干脆无家可归;有的亲人亡故无依无靠……但他们有一个共同点,就是没户口,没住处,没经济来源,且心理状态极不稳定,随时有重蹈覆辙的可能,无疑,这是社会稳定的隐患。
  如何对这些人员的帮教统一化,规范化,制度化,让他们人人都有住处,有工作,有户口;个个皆有饭吃,有钱花,有关爱!
        一种强烈的社会责任感让王元洪常常陷入深深的思考之中……
                                                                     创业过程中吸收回归人员
          2000年11月,王元洪和与其志同道合的毕智江共同投资,在区相关部门和街道的支持和帮助下,洪智公司成立了!(2007年底,王元洪和毕智江又创立了上海洪智城市小区管理服务中心,简称“洪智中心”)
  第一批6个回归人员,总算有了一个温馨的“家”。公司给他们安置了床铺,新的垫被,新的被子,新的御寒衣,甚至连毛巾、牙刷、牙膏、袜子都是新的,还有彩色电视机等。公司给他们办了集体户口,使他们和普通市民一样享受着城镇居民该享受的权利。公司组织他们学习时事政治;他们有工作做(做小区门岗协管员和市场管理工作),每月有固定收入。他们十分珍惜这份来之不易的工作,他们更十分珍惜这个充满温馨的“家”。他们用自己辛勤的汗水,兢兢业业地做好自己的工作;不怕脏、不怕累、勤勤恳恳、认认真真,由于工作出色,一旦收到居民群众的表扬信,公司即时就嘉奖、表扬;他们逐渐挺起了腰杆,重拾做人的尊严,重塑自我,重扬生命的风帆……
         1998年,因为职务犯罪,曾任合资公司中方老总的张某被判入狱。2003年9月,张某因改造认真被提前释放。他告诉记者:“出来后第一个心愿就是想找一份工作开始新生活,我首先找到了原单位,希望能够回去工作,可是外方老板的那句话我这辈子都不会忘记。他说:我们公司的员工都很纯洁,我不可能用留有污点的人。”之后的几个月,张某到处寻找工作却屡屡碰壁,走投无路之下,他想到曾经到大墙内帮教过他的洪智公司董事长王元洪,抱着试试看的心情找到了洪智公司。张某说:“没想到,王董听了我的情况之后当即表态:你想通过自食其力养活自己,这个愿望我帮你实现”。短短的一句话,令张某至今每每提及都感动不已。
                  从此,张某成为洪智公司的一员,他在这个“家”里不仅获得了爱,更获得了信任、尊严,他重新挺起腰杆,以自己的实际行动书写着全新的答卷。没多久,就当上了洪智公司负责社区门岗部的副总经理,并找到对象,建立了一个幸福美满的小家庭。
           1994年因犯抢劫罪被判15年徒刑的孙某,因为有一段不光彩的历史,到处找工作结果都是以碰壁而告终。万念俱灰的孙某一度又和过去的“哥们”混在一起,每日醉生梦死。正在关键时刻,洪智公司接纳了他,公司领导亲切的话语温暖了他那原来已冰凉的心,他工作勤勤恳恳,吃苦耐劳,还参加了一起捉拿偷助动车窃贼的义举,受到公司表扬。由于工作出色,多次受到公司表扬。不久,他被提升为安保队班长,并在洪智公司的资助下考出了汽车驾驶证。听说他结婚无房,公司又想方设法,协助他贷款购房。结婚那天,洪智公司的领导们都去了。小孙夫妇给王元洪敬烟,王元洪高兴地吸着小夫妻俩敬上的香烟充满深情地说:“这么些年来,我抽过的香烟到底有多少,我是数也数不过来,不过,今天这支烟是我所抽过的香烟中,最香、最有味道的一支!”短短几句话,说得小孙顿时热泪盈眶,只见他紧紧地握着王元洪的手,任凭两行热泪“巴嗒巴嗒”往下滴,半响一句话也说不出来,在场的人,亦无不为之而动容!
        如今,小孙的日子过得有滋有味,儿子白白胖胖,活泼可爱;妻子温柔贤惠,勤劳持家。那天,记者在电话采访中,得知大学毕业的妻子,目前供职于某大设计公司,是设计师。小孙在电话中感谢洪智公司,感谢王元洪、毕智江和老一辈员工的感恩之情,从他充满感情的语调中,清晰地表露着。他说:要做一个对得起社会,要知恩图报,要对得起曾经帮助过他的人,那只能是今后实实在在的行动了!
          在洪智中心举办的一次座谈会上,曾因犯故意杀人罪,被判死缓的刑释人员何某动情地说道:经过十几年的牢狱生活,我于2001年刑释回归社会。当我站在监狱的大门口,望着蓝天白云兴奋不已,但随之我又陷入沉思之中:我一无经济基础,二无技术特长,如何去面对生活及各种挑战呢?我无奈地闭上双眼,面对现实,心里一阵阵地发冷……
        我一无所有,父母双亡,兄弟姐妹各奔东西,没有了经济来源。怎样维持生活?我找过街道、去过职介所,去应聘过的单位不下十个,但最终都因我一没文凭,二没一技之长,又有一段很不光彩的历史而被拒之门外。现实如此残酷,世俗的歧视困扰着我,使我产生一种十分偏激的念头,我虽然是一名上海市民,却连一个外来民工都不如。我怀疑人生是否已到了尽头,正当我在困境中难以自拔时,洪智城市小区管理服务中心接纳了我。
        我顾虑重重:像我这样的人,既无特长,又无文凭,能否立住足跟,老板是否会歧视?我只有抱着试试看的态度做一段时间,渡过难关再说。但事实作出了答案,王元洪董事长等公司领导为我们这些回归人员创建了一个生活稳定有序的平台。我十分珍惜这份来之不易的工作,慢慢地学会怎样在这人生新起点上,踏踏实实地走好每一步。公司像自己的“家”,公司将我当作一家人,使我真正享受到了胜似家庭的幸福。公司也像一座学校,从中使我重温做人的道理。
          不少员工都争先恐后地拿出自己精心准备好的稿子要发言,要真情告白一段自己的心路历程,预定的座谈会的时间被一而再再而三地延长,不少昔日的浪子,号称自己是只流血不流泪的“硬汉”,座谈会上,讲到动情处,却情不自禁泪流满面,唏嘘不已。由于时间关系,那些没能在座谈会上轮到发言的员工们,会后将自己准备好的发言稿交给公司董事长王元洪,有厚厚的一叠。事后王元洪亦不无动情地对记者说道:“我手里岂止是拿着的这一篇篇发言稿,而是捧着他们那一颗颗要重新做人的火热的心哪!他们知道要以实际行动重塑自我,要报答社会,要做一个对人民、对社会有用的人,我从内心里感到无比的欣慰!”
          是啊!十几年来,王元洪和他所领导的洪智中心,以强烈的社会责任感、饱满的工作热情、不懈的工作追求和细腻的群众工作,用洪智中心的制度、纪律帮教了共193个刑释解教和戒毒人员,更是用无私的奉献精神,用火热的关爱之心,感化、教育、培养了一大批回归人员。这193个“特殊”员工,不仅至今无一人重新犯罪,而且其中不少人成为业务骨干;为民做好事不留名;成为区、市“见义勇为”好公民等,洪智中心的成功之举,得到了市领导刘云耕的高度评价,并亲临公司视察;中央及相关媒体先后采访报道,静安区历届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和相关领导也数次前往洪智中心指导帮助。
        在第二届上海市十大“平安英雄”评选活动中,王元洪以200万人次的选票被选为“平安英雄”,区里专门为他开了庆功大会。时任区委书记龚德庆作重要讲话。《静安时报》还为此出了一期专刊。
       王元洪以他那实实在在的行动、真真切切的情感、朴朴素素的理念,实践着他曾立下的庄严的承诺:安帮一人、挽救一家、稳定一方。正如上海市第二届十大平安英雄颁奖词所说的那样:是当年撒下一粒善美的种子而今已花开无数、满天芬芳,你为我们这个城市创造了一个真实的寓言,让人感恩,让人温暖、让人馨香。
在党的指引下更进一步
         2007年,王元洪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紧接着又光荣地被当选为上海市第十三届人大代表。在建党90周年前夕,王元洪被光荣地评为上海市优秀共产党员。二十五年来,王元洪服务社会,做大做强安置帮教工作;服务社区,维护社会和谐与稳定;开拓创新,不断发展“中心”各项事业的事迹,经中央和本市各大媒体传播,早已家喻户晓,尽人皆知。然而,这些年来,作为受命分管采访和报道王元洪和他的团队的记者,我见证着他们发展的轨迹,深知其中尚有不少鲜为人知的故事,尤其是入党后,王元洪时时以一个共产党员的标准要求自己,处处发挥一个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在不同场合恰到好处、恰如其分地巧用自己的各种不同身份,精彩地切换角色,为党和人民做更多的事的故事,令人感动。限于篇幅,现只能采撷其中的几则:
 我是共产党员
         新闸路某处有一爿少数民族人员开的点心店,由于其油烟和噪声严重地影响着周围居民的正常生活,群众向政府相关部门反映。有关职能部门经多次现场勘察、取证后,认定群众反映属实。在经反复多次对经营主王某教育、劝说均无效的情况下,经上级批准,采取了相应措施。
         谁知,第二天王某召集了50多名少数民族人员,冲击执法部门,在办公室里大吵大闹,砸东西,连办公桌也被砸坏……眼看事态要进一步扩大!得知此信息,正在“中心”开会研究工作的王元洪马上停止会议,和区相关部门火速赶到现场。王某怒气冲冲地指着王元洪说道:“不管你是什么人,你不给我饭吃,我就找你麻烦!你信不信?”“我完全相信!”王元洪沉着地答道。“但是,这饭要吃得合法!现在你是不合法的,是违法的。你有经营证,我们会保护你;你违法,我们怎么同情你,怎么保护你……”一连串义正词严的话语,使带头闹事的王某瞬间语塞。在接下来的几天里,王元洪一次又一次地去点心店,给店主王某摆事实、讲道理。一天,店主王某突然提出要去王元洪办公室看看,说以后找他方便些云云。不管对方出于一种什么目的,王元洪欣然允诺。王元洪如会见朋友似地在自己的办公室迎接王某,为他端茶敬烟,老朋友似地交谈,推心置腹地倾诉,兄弟情义般地交流,慢慢地王某的思想有所触动,态度慢慢转变了。一天,他突然问王元洪:“大哥,你是共产党员吧?”“是的,我是共产党员!我们共产党人最讲究信誉,最奉行民族政策,最关爱人民群众。党和各族人民心连心,56个民族,56枝花,56个兄弟姐妹是一家,你忘了?”一席话,说得王某频频点头。
  紧接着,王元洪抓紧和区相关部门商量有关王某关店歇业相应善后事宜,并及时向区领导汇报,此事最终得以圆满解决。那天,王某和他的少数民族朋友们特地送来一面锦旗,上书:“民族大团结万岁!”
        我是道路协管员
          市府实事之一的某重点交通枢纽建设工地夜间灯光和噪声影响了居民,经政府相关职能部门协调后,情况有所好转。然而,某日得到信息,在个别人的挑唆下,部分居民夜里要冲击施工现场。为此,区里加强了保卫和疏导工作。王元洪主动请缨,当日下午,精心挑选组织了近40名小区保安队员,简单动员后,跑步赶到施工现场,并再三严明纪律:骂不还口,打不还手!40名队员手挽手,在工地进口处筑起了一道人墙。
  晚上8点多,下起了倾盆大雨。部分居民进不了工地,将气出在“人墙”上,他们恶语相骂,动手打队员耳光。有人看到王元洪像现场总指挥,问他“你是什么人?”“我是道路协管员,政府出钱为老百姓造福,改善大家交通出行,你们这样做对吗?”几个人一起冲上来:“就你闲话多,嘴巴老……”边说边用手里的雨伞把顶端“咚!咚!”恶狠狠地捅向王元洪胸口。见王董咬着牙毫不退缩,队员们的手臂挽得更紧了!大家铁下一条心:坚决不能让一个人冲破“人墙”。就这样,一直对峙到第二天凌晨,虽然队员们人人都从里到外,浑身湿透,然而,“人墙”不但没有垮,而且更加坚强,此情此景令工地施工方万分感动;见状,闹事的人群也终于感到无计可施,纷纷打起了退堂鼓,逐渐散去……
     事后,王元洪专门开总结会,同时为表彰在夜间保卫战中挨耳光、挨打、挨骂不还手不还口的队员们发委曲奖。那几个在当时挨打、挨辱骂不吭一声,不眨一下眼皮的七尺男儿,此时却是个个泪流满面,有的掩面而泣不成声……
       我是市个协副会长
         区里决定某商场业态转变,意味着场内60多户个体户要么转场要么关闭。他们提出天价赔偿,有关部门多次和他们谈判、商洽,均无果,出现僵局。于是,他们抱成一团,大闹区信访办,又无果!集体去了康办!闻讯,王元洪当即紧急租用两辆中巴,并亲自赶到康办现场。“你是什么角色!你能代表政府吗?”“你滚一边去,我们要见市领导!”现场气氛紧张得像要马上爆炸一样。“我是市个协副会长,我会搭一个平台,让你们和政府沟通,请相信我,我以人格担保!”王元洪斩钉截铁回答。人群中有人认识王元洪,指指点点不知说啥。“事情还是要我们自己解决,你们这样闹,只能越搞越僵。请相信我吧,我叫王元洪,快到吃午饭时间了,大家一定饿了,我们回家吧……”一番苦口婆心,推心置腹,诚心实意地劝说,人们终于开始松动了,陆陆续续上了车。人群中一个中年妇女在默默流泪,经了解她已离婚多年,孩子上初中,家境十分困难。王元洪沉吟片刻走上前去,将5000元默默塞到她手里,“哇!”的一声,中年妇女哭出声来,周围也有跟着默默抹泪的……
  车还未到区信访办,王元洪早已打手机让公司员工为每个人准备了一份盒饭。端着热乎乎、香喷喷的盒饭,人们沉默了……
            王元洪一方面以他市个协副会长的名义在市相关市场为不少个体户安排了新的岗位,并帮其中部分人解决了积压商品的去向;另一方面搭起让他们和政府相关部门交流沟通的平台。终于,这60多户个体户个个心悦诚服,又一件难事——解决了!
           这,就是一个共产党员的优秀品质和崇高境界:为了党和人民的利益,牢记使命,不忘宗旨;任劳任怨,勇于担当;忍辱负重,无私奉献;脚踏实地、细致入微。一句话,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我们的党,我们的国家,我们的人民需要千千万万个这样的共产党员!
                                                            与时俱进 谋取更大作为
            改革的步伐在不断地稳步前进,社会在不断地进步,人们的观念也随之不断地改变、深化、更新。洪智中心也不例外,她已不仅仅是一个专门的刑释解教人员和戒毒人员的过渡性就业基地了,她义无反顾地又挑起了替社会替政府分担失业人员、无业人员等人群的就业重担。公司董事长王元洪为此殚精竭虑,动了不少脑筋。2007年10月,在区政府相关部门的协助下,上海洪智城市小区管理服务中心宣告成立。两年来,中心除了继续吸纳回归人员外,还吸纳了一批又一批4050下岗人员、退役复员军人、待业青年和大学生。他们在中心,遵守公司各项规章制度,按劳分配,各司其职,快乐地生活,快乐地工作着。说起这些员工们,在此不得不说一下一位“特招员工”的一段鲜为人知的故事呢!
  一天,中心董事长王元洪从媒体得知:一位姓夏的家住南汇的出租车司机,被几名歹徒残酷地杀害,被害者夏某家中留下了靠他每月收入来生活的年迈的父母,残疾的妻子和年幼的儿子等。王元洪当即驾车火速赶往南汇惠南镇。几经打听终于找到了被害司机夏某的家。几十位怒不可遏的村民抱怨政府没及时抓住坏蛋,以为王元洪是区政府派来安抚他们的,村民们“呼啦”一下子将他团团围住,要讨个说法,并叫嚷着要将夏某的遗体抬到区政府去云云。愤怒的言词、激昂的群情、躁动的场面,大有一触即发之势。王元洪大声地告诉大家,自己不是区政府官员,而是几十里以外的静安区公民,是看了报纸上的报道后特地赶来看望遇难者家属的。并告诉大家,法网恢恢,疏而不漏,歹徒必定逃不脱法律的严惩。劝大家要冷静,坚信人民政府一定会妥善处理的云云。一席话,说得村民们面面相觑。听说一个平素不相识的外区陌生人前来看望遇难者家属?又是“呼啦”一下子,大家将他围得更紧了,只是,此时此刻,全场鸦雀无声了,众人面露惊讶、惭愧、感激之情。“呜呜……”传来一阵阵哭声,人群慢慢闪开一条通道,被害人妻子抱着幼小的儿子,携同年迈的公婆和被害人的哥哥,挤到王元洪面前,此景此情,王元洪的眼睛湿润了。他当即掏出2000元塞到被害人妻子手里,目睹这感人的一幕,现场不少人都流下了眼泪,被害人一家更是泣不成声。当得知被害人的哥哥夏某无业在家中时,王元洪当场拍板:“让他到我公司来上班吧!”
  回公司后,王元洪不失时机地特地召集全体回归人员,请来被害人家属,讲述曾经发生过的事。当被害人妻子在台上声泪俱下地诉说时,台下那些男儿们一片唏嘘,他们纷纷站起来,自发地捐款,当场捐得款项达11600元,悉数交给被害人妻子。“对全体回归人员来说,这也是上了一堂生动的法治教育课呵!”王元洪对正在现场采访的记者如斯说道。
  如今,这位性格内向不善言辞的“特招员工”,每每提及此事,常常是眼睛湿润,低下头去。公司为了照顾他路远,让他吃住在中心,双休日返南汇照顾看望父母。
  现在的中心规模大了,人员多了,中心开始着手开发各种本公司员工既能胜任,又是社会需要的服务项目:即除了继续做好对回归人员的安置帮教外,又开发了诸如相关市场综合管理,由政府买单的城区综合管理、全区门岗物业一体化管理,协助区政府做好动拆迁工作等项目,其中不乏可圈可点并多次被区领导表扬的亮点。
  在此着重提一笔中心投入人员最多,也深得区领导表扬和媒体报道的有关“物业管理一体化”。
  “物业管理一体化”是区府2009年实事工程之一。在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过程中,中心积极探索社会组织参与城市小区“物业一体化”治理,建立“一体化”弄堂治理模式。经全体员工近3个月的不懈努力,已取得不小成绩。原区委书记龚德庆闻讯后很高兴,欣然提笔在相关材料上批示:此项工作开局良好,希望继续实践,不断完善,力争做成。
  经反复多次深入细致的研究论证和在广泛调查的基础上,中心拟与五个街道签订“物业管理一体化”试点小区的协议;同时,着手加紧对即将上岗的保安人员进行物业上岗培训并悉数获得由区劳动局颁发的物业上岗证书;对保安队伍中的骨干开展了强化培训。中心先后接管了静安寺街道的华山小区,南西街道的延中华南小区,江宁街道的江宁新安小区,石二街道的西王小区和曹家渡街道的姚西小区的“一体化”安保。小区物业门岗保安队员上岗后,以其新的管理模式,新的规章制度和保安全新的精神面貌得到了小区居民的基本认可。试点小区里的发案率有所下降。
  中心对物业门岗保安人员实行一事一奖制度。在承接五个试点小区“物业管理一体化”才短短一个月的时间里,保安队伍中涌现了大量的为民服务和尽心尽责的好人好事,居民们送来了表扬信十几封、锦旗五面。
  为加强“物业一体化”和保安队伍建设,进一步增强门岗保安同居民们之间的情谊,在确保小区平安的同时,中心及时推出一系列便民服务措施。中心在广泛听取了多方意见和调研的基础上,制定了一个服务与管理相结合的新模式,以老百姓的利益为根本的利益,做到“民有所呼,我有所应”。为了更好地为居民服务,中心在静安别墅原有的便民服务队的基础上,充实服务项目,扩大服务人员队伍,将长年在外流动的各式各样小修小补的摊贩统一收编进中心,组织他们学习时事政治、培训技能技术,发统一服装,发工资,提供午餐等,他们为民服务的积极性都十分高涨。
  服务人员每月一次进“物业一体化”小区为居民们服务,受到居民们的热烈欢迎。许多居民纷纷表示:已经好多年没有看到这种服务了,是洪智中心提供了这个平台,让大家足不出户,享受到免费优质服务。姚西居委樊阿姨高兴地说:“本来我家的电饭煲、微波炉都没用了,现在由服务队帮我修好了,我开支又省了”。新安居委董阿婆今年70多岁了,她也讲:“服务队的服务人员不仅手艺好,而且态度也好,特别对老人照顾得好,还上门服务,帮助我把家里的煤气灶修好了,我很开心”。西王居委老党员赵女士说:“你们这种热心为居民做好事的无私奉献的精神值得我一个党员学习”。
  中心还为便民维修专门建立了“长效服务部”,设立了保修电话,做到随叫随到。搭建平台,推进服务。社区居民则纷纷表示:在今后的日常生活中要关心保安,配合保安,共同为打造国际静安,构建和谐社区而作出自己的一份努力。
  中心董事长王元洪对记者说:“今后我们要加强为民服务的力度,调动各方面资源为民服务,把为民服务坚持下去,让老百姓满意,使这类服务成为中心的品牌项目。同时要求全体门岗保安队员,要以主动、耐心、热情、真诚的态度处理居民的困难,坚持‘诚信待人,服务百姓’的宗旨,做到‘百姓满意、政府满意、中心满意’,要继续发扬中心的优良传统,为确保小区的长治久安,打造稳定、繁荣、和谐的国际静安作出我们应有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