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上海市静安区社会组织联合会!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人才培育
【社会组织之星】办养老院,就必须全身心投入——记上海静安区曹家渡爱华养老院院长张爱华
办养老院,就必须全身心投入——记上海静安区曹家渡爱华养老院院长张爱华

    走进静安爱华养老院,正墙面上的百福图首先映入眼帘,让人心生平和适宜之感,旁边坐落着一座假山水池,水池中红鲤鱼群穿梭嬉戏。宽敞的电梯,明亮的餐厅,棋牌室、阅览室、健身房一应俱全。移步至五楼,150平方米的屋顶花园让人眼前一亮,玻璃阳光房、曲径通幽的长廊、日本引进的草坪,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全然让人感觉不到这是生活着一群耄耋老人的养老院。只有那每条走廊、电梯里都设有的扶手、被护工小心翼翼搀着去散步的老人,才透入出一丝丝养老院的味道。
    这家充满生机的养老院,是张爱华以自己的名字命名,自行出资筹建的一家民办养老院。这家养老院已经过了4个年头,谈及4年中的辛酸苦辣,张爱华说得最多的就是“办养老院,就必须要全身心投入。”
    2005年的冬天,天气极度寒冷,让许多无人照顾的老人生活艰难,电视连续一个星期报道孤寡老人冻死家中,长时间都无人知晓的新闻。张爱华就是看到了这些新闻,心里万分难受,她觉得应该有一个地方能让社会孤寡老人遮风避雨、安享晚年。于是,张爱华就开始着手开办养老院。
    “我已经把自己的家出租给别人了”。由于养老院的性质特殊,张爱华从开办至今,几乎天天加班,天天不回家,已经把养老院当成自己的家了。为了保障养老院内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张爱华经常思考工作新举措。她以老人的年龄和有否自主能力作为依据,按一、二、三级标准对入住老人进行护理,让每位老人得到最好的服务和照顾。
    为了确保老年人的身体健康,养老院的所有大米、食用油、肉类都是从各大超市直接采购。“虽然这样下来成本会高,但是我们最重要的是确保老人的身体。”同时,养老院还坚持每周菜谱上墙,做到每餐不重复,荤素搭配均衡。“对于那些咬不动饭菜的老人,我们用粉碎机将饭菜全部打成汁,喂给老人吃。不管怎么样,都要保证老人的营养搭配合理。”
    冬天,有许多老人不能下楼吃饭,需要护工用送饭车送到房间。但是五个楼面送下来,饭菜很快就冷掉了。为了让这些卧床的老人能在冬天吃上热饭热菜,张爱华专门自行设计制作了具有加热设备的送饭车,确保饭菜送到老人们的床头还是热气腾腾的。
    除了操心老人们的身体,张爱华还想尽办法创办多种兴趣小组来丰富老人的文化娱乐生活,组织老人外出参观在建中的世博园,邀请区文化馆、社区文艺队、上海老战士合唱团、上海爱乐乐团、“陈老师爱心演出团”等为老人进行慰问演出。不止这些,每周一、三、五的组织老人唱歌更是老人们最期待的活动。每位老人都有一本养老院自己制作的乐谱,里面收录着老人们平时最喜欢唱的歌曲,除了有传统的《绒花》、《今天是你的生日 我的中国》等,还有紧跟时代潮流的《两只蝴蝶》、《我和你》等流行歌曲,更有张爱华自己创作的《爱华养老院之声》。每到唱歌的时候,老人们都早早的到活动室,带着自己的乐谱,尽情的唱歌,一边唱歌一边做健身操。“按按穴位,对脑子有好处,老人很有兴趣,很开心,一个人在房间里不肯做操,大家一起下来,就做的很起劲,像一个集体,感觉自己有一个群体。”
    就在张爱华这样尽心尽责,任劳任怨的工作下,在护工的高水准的服务下,许多老人在爱华养老院中,无论是身体上还是精神面貌上都有了很大改善。
    住在308的徐姓老人,原本进养老院之前,长期因病卧床,走路摇摇晃晃,要拄着拐杖,在院里待了三年后,可以扔掉拐杖,一个人从三楼走到一楼,再从一楼走回三楼。505的老人,原本家属认为老人最多住两个月就一定会回家,没想到一住就是3年。有的老人,原本满头白发,入院之后生活起居正常,营养搭配合理,长出了黑发。还有更多的老人,住了几天,就不肯走了,子女接回家吃饭,刚吃完就吵着说要回“家”,已经从心底里把爱华养老院当成自己真正的家了。
    如今,爱华养老院的120个床位全部住满,张爱华几乎每天都去老人们的房间查看情况,对每个房间对应哪个老人都了如指掌。从前期的每个月都亏好几万,到现在成为远近闻名的养老院,问起成功的原因,张爱华还是那句普通的话:“要办好养老院,就必须全身心投入,不考虑其他。”